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嚴厲調控下的上半年住宅土地市場寒氣逼人:上半年住宅類用地 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成交面積161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成交樓面均價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
不過,6月住宅用地市場出現(xiàn)反彈:成交面積達2883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17%,同比增加10%。
住宅用地降溫
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上半年,住宅用地每月成交樓面均價均低于去年同期。1~6月分別下降14%、18%、6%、32%、11%和12%。綜合下來,上半年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45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
住宅用地總體冰冷之下,全國十個重點城市,除了廣州、深圳與南京三個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同比上升,北京、上海、重慶、天津、武漢、杭州、成都七個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分別同比下降38%、5%、34%、66%、4%、23%和22%。
此外,房企拿地步伐大幅放緩,如“新國八條”出臺后的2~5月,首創(chuàng)置業(yè)、富力等房企沒有在土地市場拿過一塊地。而擅長逆勢拿地的保利地產,2~5月的拿地費用僅為35.7億元,尚不足該公司2010年平均每月46.5億元的拿地費用。
土地市場6月反彈
然而,6月后的土地市場卻演繹出了一部絕地大反彈的好戲。
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6月各地大量推地,致使6月成為今年供應量最大的單月。全國13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積達13285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43%,同比增加50%;最終成交面積沖至9516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38%,同比增加64%。其中共推出住宅類用地面積達4203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38%,同比增加7%。最終成交509宗,成交面積2883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17%,同比增加10%。
對于6月以來的地市大反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與上海知名地產評論人陳真誠的溝通中,對方將其歸因于“地方政府急了”,因此增加土地供應,一為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二為補充土地財政所需。
陳真誠的分析并非沒有依據(jù)。
以北京為例,前5月北京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的非保障房住宅用地量僅為87.4公頃,而《北京市201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顯示,今年北京市政府計劃供應的非保障性住宅用地量為1220公頃。也就是說,前5月,實際完成的非保障房住宅用地供應量僅為年度計劃量的近7%。
地塊成交量的下降,也相應地減少了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北京中原地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上半年北京非保障房住宅地塊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為75.4億元,僅為去年同期463.7億元的近16%。
陳真誠指出,下半年,在地方財政與年度供地計劃的壓力下,地方政府還會堅持6月以來的大量推地策略,但調控背景下,土地成交樓面價可能繼續(xù)走低,因此,下半年土地成交量上升與成交樓面價走低的趨勢或將繼續(xù)下去。從中長期來看,地價的走低,會傳遞至房價,從而利于地產調控。(每經記者 葉書利 發(fā)自北京)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