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一路上漲,產業(yè)鏈格局突變


作者:趙紅    時間:2010-10-14





最近棉花價格一路高升,引起皮棉價格高漲,棉紗價格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坯布等下游產品接二連三漲價,那么棉花漲價到底給產業(yè)鏈帶來多大影響?


棉花市場帶來的產業(yè)鏈格局突變


國慶之前棉花市場均價在5.0-5.1元/斤,國慶假期期間棉花價格小幅回調之后,10月8日開始棉花價格一路上揚,截止10月12日棉花價格高達5.8-6.0元/斤,新疆地區(qū)甚至最高價到12.2元/公斤。短短五天棉花價格上揚幅度達到13%以上;棉花價格上揚毫無疑問引起皮棉價格高漲,皮棉報價由10月8號23000元/噸直線上揚到25000元/噸,幅度高達8.5%。由此導致下游產品棉紗價格上揚3000-4000元/噸,接近10%;坯布每米新漲0.2元/米,掛牌服裝少則上漲50元/件,多則上揚幅度高達50%,跟去年相比接近翻番。


棉花產業(yè)鏈承受空間有多大?


雖然棉價高漲,并未讓棉花加工廠利潤跟漲,據卓創(chuàng)資訊調查,棉花加工廠純利潤在300-900元/噸之間,相比以往,本年度利潤空間偏小。而棉花貿易商在此期間利潤似乎更高一些,一般不會低于2000元/噸;棉紗方面,由于紗價的上揚速度并未落后,據卓創(chuàng)資訊調查,規(guī)模精梳紗價基本能夠承受目前棉花高價,利潤比較可觀,部分大型紡織廠紗價仍然給棉花留有上揚空間。但是普梳紗可以說“有氣無力”,基本不能承受現有棉花價格,逐漸淘汰出局,部分小型紗廠開始加入化纖產品,或者停工觀望。目前棉紗市場出現這樣一種格局:淘汰落后弱者,壯大先進強者;同時紗價高漲帶來化纖市場氣溫回升,國慶前后半個月短纖上揚600元/噸,幅度高達5%左右;坯布市場也相應出現較大轉折,目前坯布企業(yè)基本不再接單;服裝旺季較往年出貨量減少,中等消費水平消費者的基本心態(tài)就是:等棉花價格不瘋了再買衣服,服裝市場較往年冷淡。


預期產業(yè)鏈走勢


卓創(chuàng)分析,由于減產導致的棉花高價的形式基本不會出現較大波動,同時受亞洲某大型紡織企業(yè)報價已達24000元/噸影響,短時間皮棉報價回調阻力較大;本年度棉花形式將導致棉紗市場企業(yè)分化;規(guī)模型企業(yè)活力不減,前景廣闊;小型作坊淘汰出局,另辟新境。短期坯布和服裝順勢漲價,銷售放緩,市場降溫。(特約評論員 趙紅)

來源:卓創(chuàng)資訊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