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井噴”


時間:2010-05-11





  用“開門紅”來形容與中國相關的并購業(yè)務似乎已嫌不足,更確切地說是“井噴”。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本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各公司加快了海外收購的步伐,其海外直接投資即用以收購或擴展業(yè)務的資金,去年增加6.5%至433億美元。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斥資18億美元收購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品牌,像這樣的一些海外收購活動正在幫助中國企業(yè)獲取新技術和全球市場份額。

  3月24日,國際投行數據供應商Dealogic提供的數據表明,2010年一季度中國海外并購總額116億美元,與2009年同比增長了863%,創(chuàng)造了歷史記錄季度最高值。

  用“開門紅”來形容與中國相關的并購業(yè)務似乎已嫌不足,更確切地說是“井噴”。

  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本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各公司加快了海外收購的步伐,其海外直接投資即用以收購或擴展業(yè)務的資金,去年增加6.5%至433億美元。

資源能源同為首選

   2009年,中國能源企業(yè)在收購和并購資金方面更是創(chuàng)紀錄地達到了320億美元。資源類企業(yè)是最熱門的并購對象,今年一季度發(fā)生的116億美元海外并購中,有65億美元投向資源類企業(yè),占到總量的56%?!?/p>

   3月24日,當鐵礦石談判陷入僵局之時,在全球最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的后院,中國企業(yè)將再下一城——華東有色將以12.2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伯邁資產管理公司旗下Jupiter項目100%的產權。該礦山遠景儲量為13.9億噸,屬于露天礦藏,經簡單采選后即可達到65%的精礦出口標準。

  欲打破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國際礦商的壟斷地位,中國企業(yè)的機會不僅在澳大利亞,亦在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地。 3月 15日,武鋼斥資6846萬美元從中非發(fā)展基金手中收購了利比里亞一處鐵礦石項目60%的股權。

  此前,鐵礦石巨頭力拓公司與中國鋁業(yè)公司分別發(fā)布公告稱,宣布雙方簽署了一項13.5億美元的合作協(xié)議,將聯合開發(fā)位于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石項目。

  隨后,阿根廷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證實,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將收購其全資附屬公司 50%的股份。BEH發(fā)布公告稱,雙方已達成初步協(xié)議。中國海洋石油將斥資31億美元收購BEH共50%的股份。

投入巨大回報也大

  華東有色掌門人邵毅表示,Jupiter項目按年產1000萬噸鐵精礦測算,預計年均營收將近8億美元,年均利潤總額超過3億美元,項目投資收益率在20%左右。這就不難理解,從博卡金礦至澳洲Arafura項目再到非洲WTI項目,華東有色在資源收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中國企業(yè)的海外尋煤之路也是為利而來。1月12日,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冶對外宣布,中冶將以2億美元直接入股澳大利亞澳華資源,同時獲得ChinaFirst煤礦項目的EPC總承包管理。

  2月6日,澳大利亞第五大富商克萊夫—帕爾默控股的礦業(yè)公司宣布,已經與中國電力國際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了一筆總額為600億美元的煤炭交易合同。澳大利亞方面稱,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

  2010年一開始就有如此大的煤炭訂單,預示中國今年有可能又會成為原煤凈進口國。

  以2010年1月初塵埃落定的兗州煤業(yè)并購澳大利亞菲力克斯資源有限公司一案為例,為達至100%全資并購控股Felix的初衷,兗煤付出了32億美元約合33.3億澳元的代價。而在32億美元背后,該次并購為中國企業(yè)在澳大利亞目前完成的最大一宗收購案,是2009年澳大利亞十大并購案之一。兗礦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經理王信對于并購Felix公司前景極為樂觀,其預計通過后續(xù)的勘探及開發(fā),預計2012年Felix煤炭產量可達到2400萬噸,相當于兗礦本部產量的2/3,利潤可達到40億元左右。

  拉開煤礦領域中國企業(yè)的海外并購地圖,其地域遍布除歐洲外的五大洲:神華獲得澳大利亞沃特馬克勘探區(qū)的探礦權及收購新南威爾士州西北部的6處具有煤炭資源的農業(yè)田產,神華在印尼的1座年產煤炭150萬噸的露天煤礦已然開建;中冶先后入股澳大利亞WaratahCoal和Resourcehouse;寶鋼收購澳企Aquila;中投在2009年19億美元入股印尼最大的煤商布密公司,這是中投2009年最大的投資;隨后中投還投資加拿大南戈壁能源有限公司…… 

  為什么從不缺煤、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為煤資源而苦惱的中國,包括煤企、電企、國家主權基金,甚至是工程承包企業(yè)會如此熱衷地到國外買煤?

 “企業(yè)行為,并非有什么國家政治驅使,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國際煤炭貿易專家一語道破。中國占據世界煤炭消費的36.9%,且仍有進一步需求成長空間,而國內東南沿海為煤炭進口的聚集地,且處于煤炭利潤的高端,“而長久以來國際煤價均比國內煤價低”,其中價差即是顯而易見的利潤空間。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回暖,鋼鐵、水泥、電力等原材料的消費將快速增長,大大拉動對煤炭的需求。由于國內煤炭資源集中,故而價格一直堅挺,價格一直比外煤高。如秦皇島港5500大卡的煤約在800元/噸,而澳大利亞進口煤價則低100多元/噸,企業(yè)當然愿意多進口煤炭,而這也是企業(yè)到海外尋煤的最直接動力,至少可以不用擔心外國煤價高漲的問題,因為現今國內需求間接引導著國際價格,如若國內煤價高,則企業(yè)大量進口外煤,倒逼內煤下降,反之亦然。

來源:中國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