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儲政策改革元年 玉米市場變化明顯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6-12-05





  2016年是國家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國內外市場環(huán)境比較復雜,加之多年來形成的政策慣性和路徑依賴等因素的影響,新玉米市場包括購銷環(huán)境、價格行情都發(fā)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后期走勢究竟如何?頗受業(yè)界關注。


  臨儲政策取消,玉米價位走低


  對于全國玉米市場而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但與往年相比,今年玉米市場出現了很大變化。因為繼棉花、大豆取消“托市”后,2016年3月我國實行多年的玉米臨儲政策也迎來重大調整——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據調查,隨著新季玉米陸續(xù)上市,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劇,目前失去托市價格支撐的全國玉米均價全面下跌。


  事實上,自2015年3月份以來,國內玉米購銷就一直面臨價格下跌和需求不振的雙重壓力,2016年以來更延續(xù)疲軟走勢,始終看不到盡頭,目前已經跌回10年前的水平。據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jiān)測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9月下旬國內玉米每噸價格為1678元,較9月上旬的1825元下跌8%。


  庫存“糧滿為患”,流通步入“陣痛期”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預測部處長李喜貴在“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yè)大會”上介紹,2016年,國家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調減“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種植面積,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5.47億畝,同比下降2500萬畝;總產量預計為2.19億噸,盡管比2015年下降558萬噸,但仍為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預計2017年玉米產量減少2000萬噸,各類谷物進口減少1100萬噸,飼料需求增加300萬噸,加工需求增加400萬噸,玉米結余量3500萬~4000萬噸,供應過剩至少有3700萬噸。另外,除去臨儲拍賣加上臨儲轉國儲等消化的庫存,2015/2016年度臨儲量尚剩余約8300萬噸,加上上年度結余的1.5億噸,目前國內玉米臨儲結余量仍在2.3億噸以上,這將在未來數年內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形成巨大的壓制作用??傮w來看,玉米供過于求還比較嚴重,未來玉米價格弱勢運行仍然是主要趨勢。


  加快供給側改革,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專家認為,當前,要推動加工轉化,促進市場流通;從長遠上講,只有加快農業(yè)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供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據悉,為了積極穩(wěn)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切實做好今年東北地區(qū)玉米收購工作,國家發(fā)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業(yè)部等部門在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切實做好今年東北地區(qū)玉米收購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2016年是改革第一年,做好新機制下的玉米收購工作至關重要,并從保證收購信貸資金、引導市場化收購、提前安排倉容、加強產銷對接等八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最近國家糧食局也發(fā)布公告,決定暫停國家政策性玉米銷售,待2017年5月玉米收購期結束后,將根據市場供求等情況,按照不打壓市場原則確定銷售底價,合理把握銷售時機和節(jié)奏,為市場消化新玉米創(chuàng)造條件。


  轉自:中國醫(y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