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旅游市場持續(xù)火爆的同時,“不合理低價游”等擾亂旅游市場秩序、侵害旅游者權益的事件也頻頻發(fā)生。繼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jiān)管的通知》印發(fā)后,近日國家旅游局再出重拳,發(fā)布了《關于組織開展整治“不合理低價游”專項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在全國組織開展為期半年的整治工作。
據(jù)悉,此次行動將嚴打低價產品,遏制“不合理低價游”勢頭;嚴查合同簽訂,切斷“不合理低價游”鏈條;嚴查購物場所,堵住“不合理低價游”源頭。據(jù)調查,文件下發(fā)后,各個旅游機構執(zhí)行力度各有迥異,執(zhí)行過程中仍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有待解決。業(yè)界人士稱,打擊“不合理低價”需戳其“痛點”,重在落實。
“價格戰(zhàn)”花樣百出
除了機票、住宿折扣等優(yōu)惠措施外,還存在繳納高額費用且“游”后返還的免費旅游團,儲值相關費用辦理“年卡”獲得優(yōu)惠不等的低價旅游參團機會等各種不當?shù)蛢r游模式。
近日,網友曝光的云南導游在旅游大巴上威脅游客購物的視頻迅速傳播于網絡。視頻中,導游對即將進入購物點的游客們“振振有詞”、“威逼利誘”,目的就是為了讓游客必須購買指定的商品且達到一定數(shù)額。事后,該導游被吊銷導游證,云南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也表示會嚴厲整治此類事件。而根據(jù)調查,此種惡劣事件發(fā)生的源頭多數(shù)是因為團費過低,導游人員為拿回扣而出此下策。
為爭搶客源,搶占市場先機,各類旅游機構都紛紛選擇打起了“價格戰(zhàn)”。近年來,市面上出現(xiàn)了銷售價格明顯低于出團成本的旅游產品。各大機構也是利用游客“比價出行”的心態(tài),在“價格戰(zhàn)”中絞盡腦汁,花樣百出地大做“文章”。
除了用機票、住宿折扣等優(yōu)惠措施“吸引”游客外,多種手段的低價“迷藥”也迷惑了不少游客。張女士一行人是旅游愛好者,且經常在某旅行門店報名低價團進行出游活動。此次張女士選擇的便是“1999元游日本”的旅游產品,其一行人能夠低價出行的條件就是每人要交旅游社6萬元的保證金。該旅行門店承諾,在旅游活動結束后的35至40個工作日便可返還這筆保證金。享受過幾次“超值游”的張女士卻在這次栽了“跟頭”,等待他們的是該門市倒閉、相關負責人攜“保證金”潛逃的惡果。
繳納保證金獲“超值游”僅僅是變相“不合理低價”旅游的一種方式,現(xiàn)如今市面上還出現(xiàn)了繳納高額費用且“游”后返還的免費旅游團、儲值相關費用辦理“年卡”獲得優(yōu)惠不等的低價旅游參團機會等各種不當?shù)蛢r游模式。游客群體在面對花樣百出的價格“誘惑”時,需要保持理智,謹防落入“陷阱”。
早在去年,國家旅游局就對游客群體做出過提示。提示中明確表示,希望游客要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游”,并告誡游客“不合理低價游”是經營者利用游客貪圖便宜的心理,低價攬客,而后通過欺騙、強制游客購物等手段非法獲利的行為;禁止游客與經營者簽訂虛假合同;鼓勵游客舉報和監(jiān)督“不合理低價游”等行為。國家旅游局也開通了“我要投訴舉報”平臺和“12301”服務熱線,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提供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線索。
整治行動已“打響”
“不合理低價游”整治行動一開始,許多旅游機構便紛紛響應號召,知名旅游電商平臺也都參與其中。
“不合理低價游”整治行動一開始,許多旅游機構便紛紛響應號召,作出了相應調整?!皣衣糜尉职l(fā)布整治行動通知后,我們便有所調整。多旅游目的地的地接旅行社都上調了團費,這也直接導致我方平臺旅游產品成本的增加?!币晃粭钚章糜螐臉I(yè)者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自抵制‘零團費’開始,我們便開始整頓,但低價產品依然存在。此次行動備受重視,以泰國為例,為保證成本與質量,原本低至一兩千的產品,現(xiàn)如今直線上調到了五六千元。”楊女士還表示,現(xiàn)在平臺上的旅游產品成本只有部門高層人員知曉,以避免銷售人員從操作人員等多方途徑獲取成本價格,來壓低團費銷售價格,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與此同時,知名旅游電商平臺也都參與其中。途牛旅游網對公司旅游產品價格進行了全面梳理檢查,加強對地接旅行社“不合理低價”旅游產品的上線審核,對80多條疑似“不合理低價游”產品予以下架處理。攜程旅行網發(fā)起了“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游”行動,加強對旅行社旅游產品上線審核,主動將100多條涉嫌不合理低價的旅游產品下架;同時,平臺系統(tǒng)自動計算“警示價”打擊不合理低價,對于嚴重損害旅游者利益的產品和供應商將給予下架、清退等處理。
就在各個旅游機構積極參與其中的時候,中國商報記者也發(fā)現(xiàn)了“無作為”旅行社的存在。某旅行社韓國線路產品銷售人員表示,類似“999元游韓國”的旅游產品依舊存在,也并沒有接到其下架的通知?!拔覀兊漠a品價位雖然低,但并沒有強制購物的現(xiàn)象存在。尤其針對韓國這樣的‘購物天堂’,一般游客去的目的也就是購物,這部分的收益足以彌補成本。再加上此類低價游的投訴率并不高,所以旅行社還沒有作出相應調整?!痹撁N售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業(yè)界認為,“不合理低價游”的操作模式沒有前途,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旅游者對品質和體驗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加上旅游管理部門和大型旅游平臺的打擊抵制,“不合理低價游”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最終將退出市場。
尋找“痛點”對癥下藥
想要在源頭遏制住“不合理低價游”,一是輿論要引導游客正確的旅游觀念,二是可引入巨額懲罰性條款來打擊“強制交易”、“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
旅游法第三十五條便規(guī)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不得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秶衣糜尉株P于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游”的意見》也于去年出臺,認定了“不合理低價”的5種行為以及欺騙、強制購物的8種行為。顯然,直至整治通知出臺,“不合理低價游”現(xiàn)象還依舊存在,整治仍需在源頭上尋找“痛點”,對癥下藥。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合理低價”往往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要通過回扣等方式來彌補成本以及獲取利潤,這也就造成了亂象的產生。在我國,有幾萬家旅行社,幾十萬條旅游線路,旅游局的執(zhí)法難度是極大的。想要在源頭遏制住“不合理低價游”的產生,劉思敏給出了兩點建議:其一就是媒體及輿論要時刻引導游客正確的旅游觀念,當游客沒有了“低價”意識,那么“不合理低價”就不會存在市場;其次是可引入巨額懲罰性條款來打擊“強制交易”、“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降低旅游者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性價比。當不良商家的違法成本大大提高時,違法行為的出現(xiàn)也會減少。
針對行動本身,有評論表示,還是要靠當?shù)芈糜尾块T主動作為,落實行動。僅憑游客舉報等方式,效果欠佳。旅行社摸準了許多游客的心理,只要不對其做出太過分的事情,便鮮有游客舉報。而在舉報過程中,也存在著游客舉證難等問題。通知規(guī)定得再細致,如果沒有執(zhí)行力,也是紙上談兵。關鍵還是要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主動作為,真正地貫徹落實才能讓旅游市場不再“亂象叢生”。
同時,也有從業(yè)者認為,“不合理低價游”由來已久,在短時間內很難消失,如何進一步監(jiān)管和打擊,也是未來需要繼續(xù)思考的課題。(本報記者呂途)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