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農網改造啟動 中低端電纜需求將逐步放量


時間:2015-09-11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啟動今年新增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近千億投資項目,其中新建和改造線路2.6萬千米。重點用于完善農村電網網架,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這項巨大的農網改造和建設工程背景下,意味著今年農網用電纜市場將再次火爆起來。

  “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中約三分之二將用于采購設備,不管城市配電網還是農村配電網改造,電纜是主要的設備,在其中占據絕大部分的比例,這給我國的電纜企業(yè)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睂幉|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樂君杰表示。

  農用電纜比城市電纜要求嚴苛

  隨著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啟動,各地紛紛吹響了集結號。

  安徽省2015年新增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05億元,陜西電力投資15億改造農村電網,浙江金華新增 城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總投資18億元等等,各地已經緊鑼密鼓地進入落實期。

  按照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6個月左右的建設周期考慮,今年年底前應該會基本完成設備招標采購,投資落地的速度將會加快。長期處于產能過剩的電纜行業(yè),更應抓住此次投資機遇。

  “此次農網改造升級,能有效緩解目前不少企業(yè)常規(guī)產品設備產能過剩的不良局面,特別是中低端產品的需求量將快速增加。這次農網改造升級對設備可靠性和質量標準更為嚴格,各設備企業(yè)要保證供應性能可靠、質量優(yōu)異的產品,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從而能夠分享農網改造投資蛋糕,同時把部分的新技術運用于本次農網改造升級設備,提升我國農村電網建設的水平?!睒肪鼙硎?。

  電纜企業(yè)確實面臨著巨大的商機,但另一方面,雖然在我國農村分布著眾多的小型電線電纜企業(yè),可是并不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村基本建設工程對電線電 纜的需求。

  多年來,國家電網公司通過縣城電網改造工程、中西部農網完善工程、“戶戶通電”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等多項農網專項建設改造工程,基本扭轉了農網滯后的局面。

  但是,隨著新型城鎮(zhèn)化的推進,農業(yè)人口落戶城鎮(zhèn)、城鎮(zhèn)棚戶區(qū)和城中村改造將帶來用電負荷水平以及用電結構的顯著變化,農村電網用電負荷將快速增長,功能和形態(tài)也發(fā)生顯著變化,對供電安全性、可靠性、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據樂君杰介紹,農村、山區(qū)、林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要比城市苛刻很多倍,對電纜性能的要求也更為嚴格。

  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村電力規(guī)程與其他規(guī)程有明顯差異,對電纜性能的要求差別大。

  農網的技術水平和安全可靠性,直接關系到農村城鎮(zhèn)化供電設施的水平,例如,在水電部行業(yè)標準中,對農村水利水電工 程電纜的規(guī)定就很有特色,對導體材質、絕緣和護套類型以及敷設安裝條件等,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城市電纜企業(yè)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滿足。

  架空線纜將被大量采用

  目前,農網建設所用的電纜產品,主要為小規(guī)格架空導線、架空集束導線、小截面低壓絕緣電纜等。

  “新一輪農網改造中,預計被大量應用的電線電纜產品將有大容量高電壓耐熱架空導線、中低壓架空裸導線、中低壓鋁芯絕緣電纜和20千伏電力電纜等,架空平行集束導線將繼續(xù)被大量采用?!睒肪茴A測。

  就全國電線電纜行業(yè)整體而言,幾年來人們關注的焦點是超高壓電纜和特種電纜,而忽視了對農用電纜的研究開發(fā)。

  “城市電纜不下鄉(xiāng)、農村電纜不進城”的現象依然存在。于是,在十年前的第一輪農網改造中,就出現了由縣級供電局研制成架空平行集束導線并得到全面推廣。 樂君杰也提出,接下來,如何適應低成本、耐環(huán)境、高品質電纜的開發(fā)要求,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課題。

  農網建設所用的電纜產品,是一些大眾化的簡單產品。面對這一發(fā)展機遇,電纜企業(yè)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重點應對產品,并且要注重產品質量,加強企業(yè)內部管理,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在新一輪農網建設工程中,尤其是向本地農網提供電纜產品的本地電纜企業(yè)要特別注意。

  更為重要的是,樂君杰指出,面對農網改造工程的巨大需求契機,相關企業(yè)應進一步理解國家加大農網改造升級的意義,結合智能電網的建設,加大農用電纜新品種的生產研發(fā)力度,推出現代農村電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電纜品種,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同時,農網的技術水平和安全可靠性,直接關系到農村城鎮(zhèn)化供電設施的水平,電纜企業(yè)需注意電纜產品質量。

來源:中電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