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大橋下成片水泥錐 凄苦流浪者何處能安睡


時間:2012-07-03






  在機場高速黃石南入口的天橋底下布滿水泥錐。

  流浪漢睡橋下影響市容,廣州有人澆筑水泥錐對付?近日網友的這則爆料,在微博引起熱議。昨日,南都記者巡城發(fā)現,廣州白云、天河確有多處天橋和高架橋底,澆筑了水泥錐,卻沒有單位站出來認領。

  街坊稱,這些地方曾經流浪漢聚集,自打有了水泥錐,流浪漢被迫遷走了。市民對橋底澆筑水泥錐,褒貶不一,但有市民認為,作為城市的管理部門,應該寬容對待流浪漢,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白云機場高速黃石南入口:水泥錐隊列森然如矛尖

  在白云機場高速黃石南入口的高架橋,上橋處和下橋處的橋面下,近200平方米的平地上長滿了森然的“牙齒”,約2000個水泥錐整齊地排列其上,每行約100個,每列約20個。底座呈正方形,邊長及錐體高度約10厘米,每個間距約10厘米。從遠處望去,如同一排排讓人不寒而栗的矛尖。記者看到,水泥錐隊列中有許多已松動,還有幾處被清理出來,空著的地方可讓人躺下。

  在馬路正中間,機場高速橋面下,布滿的則是長方形水泥磚,長約100米、寬約2米的地面上,水泥磚交錯排列,密密麻麻。

  據一名附近學校的中學生稱,從他記事起,這些水泥錐和水泥磚就在這里。一名環(huán)衛(wèi)工稱,可能是防止行人亂穿馬路,但附近沒有斑馬線,這些東西阻擋不了行人穿梭其間。

  路邊的商戶猜測,這些水泥錐的存在是為了不讓流浪者晚上露宿,“這一帶流浪漢確實很少”。

  五山路與翰景路交界:一片水泥錐立起已多年

  位于天河區(qū)五山路與翰景路交界處的高架橋下,水泥錐面積數十平方米,緊挨著圍墻,圍墻另一側是高鐵鐵道。附近清潔工李先生說,這處已建起數年,但他不知道是何時、何單位所建。

  橋下有一片空地,一些貨車司機常臨時停車此處。司機劉先生稱,在廣州亞運前,這里就已有這片水泥錐,他估計是為了防止有流浪者睡在此處。昨日記者在此橋下看到,一名流浪者靠墻坐在一處廢棄的沙發(fā)上。附近橋下的綠化帶邊,擺著幾塊木板。劉先生稱,常有流浪者在此過夜,無人干涉,也無人管理。

  客村立交:柵欄圍蔽空地流浪者攀過睡覺

  昨日記者在客村立交北側看到,一處近百平方米的空地被鐵柵欄圍起,空地上躺著一名流浪者。

  附近搬運工老李說,他從湖北來廣州打工約12年,這處空地被圍蔽起也有五六年。不過他不清楚為何要圍蔽。空地東側圍欄上有一個小鐵門,但上了鎖,附近擺攤小販說,從沒見鐵門打開過。

  老李說,到了晚上,經常有流浪者來此睡覺,不少人翻過鐵柵欄爬進空地睡,并無人干涉,“多的時候有二三十人流浪者”。

  與客村立交類似,在海珠區(qū)工業(yè)大道與南田路交界處的立交橋下,也有一塊空地,周圍是綠化帶,中間則用鐵絲網圍起。

中山一立交、天河立交:鐵絲網圍橋底流浪者睡人行道

  中山一立交和天河立交的橋下,全部被鐵絲網圍住,外面是綠化帶,路人沒法進到里面。據一名環(huán)衛(wèi)工稱,這里常年有流浪人員露宿,天氣較熱時,他們在底層環(huán)島的人行道席地而睡,或鋪上破爛的席子和被單;天氣轉冷后,他們會蜷縮在橋下的角落,分睡在被柱子隔開的空間里。

  約半年前,中山一立交橋底的一側墻壁不知被誰鑿破,僅容一人鉆進的洞口,里面能同時睡十余人。此后這里就變成了一部分流浪人員的住所,環(huán)衛(wèi)工人稱,據他們觀察,在這里住的流浪人員最長的不過住兩個月,短的住一晚上就走。昨日,南都記者走訪此處時,發(fā)現洞已被修補,一名環(huán)衛(wèi)工說:“他們流浪人員只能睡人行道上?!?/p>

  廣州大道北五仙橋:兩個坡道都有固定水泥錐

  五仙橋人行天橋底,兩個坡道都被人澆筑了三角形水泥錐。

  橋的西側,水泥錐豎在橋檐下,錐底已經澆筑牢固,錐頭高出水泥地面七八厘米,緊靠人行道,3米多長。

  在橋東側,下坡道空蕩的橋底,約4米寬的水泥地板,也豎起數百個水泥錐。橋西側水泥錐頭較鈍,東側的水泥錐尖頭鋒利。

  據附近街坊稱,五仙橋人行天橋底澆筑的水泥錐,已有四五年,兩側橋底在沒水泥錐前,常有流浪人員聚集露宿,堆放雜物。

  民政部門

  不能強制救助流浪者

  據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因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yǎng),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可到救助站求助;但是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則不屬于救助對象。而根據廣州的現實情況,除了流浪乞討人員自愿求助外,民政部門也組織流動救助服務隊上街實施主動救助,對于諸如在天橋底、車站旁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勸導,指引其進入救助站;但對于拒不接受進救助站的,并不能強制其離開。

  追問

  機場高速黃石出入口橋下區(qū)域

  水泥錐無單位認領

  對于網友微博爆料廣州有橋底澆筑水泥錐不讓流浪者睡覺怕影響市容的說法,昨日,廣州城管回應稱,他們沒有澆筑水泥錐、不讓流浪人員在橋底睡覺。

  對于機場高速黃石出入口橋下的水泥錐,南都記者昨日向白云區(qū)城管局、交通局、建設局等部門了解水泥錐區(qū)域的管養(yǎng)權屬,卻沒有部門“認領”。

  白云區(qū)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機場高速建成時,水泥錐便隨之建好,并非后期增設。至于其用途和造價等,該負責人表示并不了解。該負責人稱,機場路作為市政道路,屬于白云區(qū)城管局管養(yǎng),機場高速晚于機場路建成,橋底道路本應屬于市政道路范圍,道路部分歸區(qū)城管局管理,綠化區(qū)域歸綠化部門管理。然而,黃石出入口底下區(qū)域是高于機場路的空地,“應該是屬于機場高速管理公司負責,平日區(qū)城管也不負責管理那片區(qū)域。”

  機場高速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黃石收費站橋底確實由他們負責管養(yǎng),但是橋底的水泥錐卻不是他們建的,而是由區(qū)市政部門建的,原因是過去橋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員,不僅將此當棲息地,甚至生火做飯,帶來了安全隱患。

  爭議

  橋底該不該有水泥錐?

  橋底澆筑水泥錐,到底有沒有必要?記者昨日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其中多數表示贊成,稱流浪人員不應在有機動車道的橋底或車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以免出現交通意外。

  在白云區(qū)新市墟打工的胡先生稱,橋底設置水泥錐,可能出于安全考慮,像黃石收費站橋底,處在兩個車道之間,過去流浪人員聚集,過往車輛又多,存在安全隱患,他曾在夜里目睹流浪人員突然橫穿馬路被車撞的慘劇。

  有街坊稱,流浪人員露宿橋底,雜物胡亂堆放,弄得滿地臟亂,確實影響市容,贊成在橋底澆筑水泥錐。也有市民擔心,流浪人員以橋底為家,作息時間不定,特別夜里在路面亂竄,極易嚇到路人。

  也有市民稱,流浪人員大都生活無著落,或身上有病,或有其他原因,無法等同于正常人看待。政府應給予流浪人員足夠關懷,采取人性化的執(zhí)法方式,而不應蠻橫澆筑水泥錐,一味驅趕。

  市政協(xié)委員韓志鵬:針對流浪者筑水泥錐不人道

  韓志鵬認為,如果澆筑水泥錐是針對流浪人員,則“不太人道”。他說,廣州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對于流浪人員,應該關注救助站有沒有向他們敞開大門等問題,而不是用這種方法美化市容。

  韓志鵬表示,立交橋底和人行天橋橋底,其實是“寶地”,用來澆灌水泥錐,既不美觀又浪費地方。他稱,以香港的經驗,這些空地可以用作建立公交車總站,以方便乘客辨識,或設立垃圾二次分類站。

來源:南方報業(yè)網-南方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