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筆者從江南造船獲悉,某水下項目成功試驗成功,這是江南造船取得的又一成果。多年來,面對水下高新產品這一國家重點工程,江南造船從承建最初的恢復性、學習性建造,到技術工藝不斷的改進和趕超,已在多個領域發(fā)揮引領作用,打破多項紀錄,創(chuàng)造多個第一。
(圖片來源:互聯(lián)網)
敢為人先謀求更優(yōu)創(chuàng)新
江南造船有一支專注于水下的團隊是“敢于吃螃蟹的人”,敢為人先,開創(chuàng)了諸多改進艦船外裝及內裝的新技術、新做法。
在艦船外裝上,建造團隊精心研究,經過幾番嘗試,終于找到了改進外裝某部件的敷設工藝。改進工藝的使用,使得艦船外觀更加平整光滑,也加強了艦船的防水性能。
在內裝方面,建造團隊對各個設備嚴格按照目視效果好、最大程度節(jié)省空間、整齊的標準安裝。尤其是在節(jié)省空間上,可謂下足了功夫。更有人性化的床鋪“安全帶”——在船員們居住的床鋪上,從天花板上拉出兩根安全帶扣在床上,安全方便。除此之外,該艦船還有模仿高鐵配置的空調、衛(wèi)生間,帶有緩沖門的儲物柜等創(chuàng)新。
產品設計負責人郭朝暉感受最為深刻,他總是說船舶質量體現(xiàn)在設計的細節(jié)中,每一個角落,每一個艙室,每一臺設備,都需要現(xiàn)場勘驗、合理布局,狹小精致的水下產品更是寸土寸金,有的時候需要精確到毫米。
如果說創(chuàng)新是精品船舶建造改進的加速器,那么該船質量負責人張杰就是那位“踩剎車”的人,產品中每一項改進措施,都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完成。
“創(chuàng)新是要擔風險的,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顧佳琦如是說,“一旦失敗你要承擔所有的責任,但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責任,那便是打造更加優(yōu)質的產品!”。
勇于擔當確保試航成功
某次試航過程中,下潛指令已經發(fā)出,突然發(fā)現(xiàn)某重要的防水設備發(fā)生故障不能擰緊,盡管防水是多層防護,但必須確保絕對安全。這可能是試航交船隊隊長賀偉華面對的最緊急的情況了,權衡再三,考慮到返航代價太大,大家一致決定選擇立即修復。“眾人拾柴火焰高”,20分鐘后,設備故障順利排除,望望彼此滿頭的大汗和狼狽的“大花臉”,笑了。事后,大家進行分析總結,之后的每次試航前,都要重點檢查該設備。
“就連正常呼吸這件事,在進行某項實驗時也成為奢侈”,賀偉華言道。不敢想象的是,在那次試航之旅中,為了保證某項實驗的環(huán)境要求,試航人員關閉艙內供氧系統(tǒng)和二氧化碳吸收系統(tǒng)等設備,在二氧化碳濃度嚴重超標的情況下連續(xù)工作數小時之久。試驗結束后,賀偉華搖晃著爬出艙門,天已經亮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
甘于奉獻鑄就團隊靈魂
試航團隊對自己所負責的船,傾注了莫多的心血,心思無時無刻不牽念著這艘如同自己孩子般的船。
顧佳琦身為試航團隊總負責人事必躬親,對艦船親自過問每一個細節(jié),關心每一處設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必然導致家庭的犧牲。在兒子面臨中考,他卻沒有陪伴在兒子身旁,而是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奉獻給了軍工事業(yè)。“我們的船已經達到引領國際的水平,”顧佳琦自豪地說。
每當出海試航的早晨,基地里都會顯得格外熱鬧,一抹標志性的“江南藍”出現(xiàn)在碼頭,列隊送別他們的“戰(zhàn)友”。常聽人說,“一看就知道,那是全基地生活條件最艱苦的江南人,干活兒最沒有怨言,活兒干的最漂亮,每次出海,都有儀式感,風采不遜軍人!”。(孟贊 劉高峰 張弘弢)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