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據報道,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加入體驗式歷史文化學習,讓學生在參觀游覽中學習知識、了解歷史?!斑@對于提升國民素質,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學習和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家庭對于傳統學科教育外的研學需求迅速增加。把“雙減”課后服務和旅游結合起來,既可以滿足中小學生加強素質教育的需求,也能促進研學游發(fā)展,從而實現多贏。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博物館尚未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館校合作經驗較少,博物館展覽模式還是以成年人的習慣和意識為主,很少進行分齡設計。博物館面向青少年、中小學生推出的教育活動形式也相對單一、有待提升。
今年1月,一名12歲男孩在參加校外冬令營活動時,觸碰到博物館展品,導致價值20萬元的展品被摔碎。這說明不少青少年對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缺乏了解。加強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開展提高中小學生素質的活動非常有必要。
2020年10月印發(fā)的《教育部 國家文物局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提出,各地博物館要堅持“展教并重”,策劃適合中小學生的專題展覽和教育活動。博物館和學校合作研究學習方式和內容,一方面可以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博物館的展品及場地,開展學校不方便提供的實踐課和討論課,深化博物館與中小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項目合作,使博物館教育活動與中小學校文化、歷史、科學、自然、思想道德等課程有機結合。
在這方面,國內一些博物館已經有了不少探索。比如,頤和園博物館與北京城市學院合作,為海淀區(qū)人大附小和中關村一小等學校設計校內雙語課程《博物館探秘之旅——頤和園博物館》,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6座城市宣布打造博物館之城,希望這些城市先行探索館校合作,推動博物館與教育系統更好聯動,加強各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全國各地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模式。(丁慎毅)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