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上熱傳多家食品企業(yè)告知經銷商的提價函,涉及達利好吃點、沃隆每日堅果等多個品牌。實際上,早在2017年2月,涪陵榨菜、不二家等食品企業(yè)就已相繼釋放出調價信號。漲價,成了2017年食品行業(yè)的年度關鍵詞之一。
經梳理發(fā)現(xiàn),此輪漲價與白糖、包材等成本價格上漲直接相關,飲料、烘焙、方便面、休閑食品等行業(yè)首當其沖。對此,渠道方面已做好產品結構調整和向下游做好解釋說明的準備,而食品企業(yè)則紛紛通過提價或產品升級等方式來應對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食品企業(yè)接連提價
據達利園湖南區(qū)域一經銷商加盟負責人稱,好吃點系列確定在1月提價,但漲幅還未明確。而早在去年2月,達利集團就已針對旗下的達利園品牌和好吃點品牌進行10%以上的調價,并于2017年3月10日開始執(zhí)行。青島沃隆食品公司一客服人員也確認,公司每日堅果系列將進行調價,只是具體執(zhí)行時間暫未確定。
事實上,漲價已經成為2017年食品行業(yè)的“關鍵詞”。早在2017年2月,涪陵榨菜就發(fā)布公告稱,上調了9個單品的產品到岸價格,提價幅度為15%—17%。2017年8月,不二家(杭州)食品有限公司宣布從10月1日起進行價格調整。同年9月,徐福記旗下奇歐比品牌宣布升級為雀巢奇歐比,同時總體價格也上調約10%……
針對食品企業(yè)提價現(xiàn)象,北京一位大型超市工作人員認為,“影響不太大,漲幅不是很明顯,消費者一般也不是很在意。”
原材料上漲或為主因
針對這輪漲價,大部分食品企業(yè)表示是因為原材料、包材成本的增加。
達利食品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集團在2017年3月底開始對大部分糕點類產品進行調價,目的是提升產品的市場定位,對沖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影響,同時拉高毛利潤率。2017年上半年,達利食品的糖、棕油、面粉等原材料成本占總銷售成本的54.1%,切片、瓦楞紙箱等包材成本占比為25.5%,綜合成本較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
不二家在2017年的一份調價通知中也注明了“我司使用的各種主原材料不斷上漲,為了應對材料和人工等費用上漲,因此進行了價格調整。”
而在所有原材料中,白糖價格上漲最為明顯。根據中國糖業(yè)協(xié)會數據,全國重點制糖企業(yè)的白砂糖月度銷售均價在2013—2017年上半年呈先降后升趨勢。從2016年二季度開始,白糖價格持續(xù)提升,至12月時達到頂峰,這種高價位仍舊持續(xù)。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分析認為,2017年國內糖價在波動中發(fā)展,最近漲價與歲末年初的旺季有關,市場需求推動了其價格上漲。盡管同期國際糖價下跌,但也是其價格較高的相對表現(xiàn)。對于2017年包材價格的上漲,洪濤認為是近兩年國內電子商務持續(xù)高速增長,所用包裝數量龐大所致。
產品升級緩解壓力
據了解,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的食品企業(yè)主要涉及飲料、烘焙、休閑食品、方便面等領域,且拉低了企業(yè)毛利率。
六個核桃母公司養(yǎng)元食品在2017年10月發(fā)布的招股書中提及,2017年上半年,公司易拉罐的采購均價受其主要原材料馬口鐵價格上漲的影響上升5.87%,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2.89%至47.03%。
旺旺集團則表示,受紙箱、白糖、塑膠薄膜、馬淀粉等原材料采購成本的上升影響,集團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為44.5%,同比下降3.3%。其中米果類產品毛利率為38.5%,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同時乳品、飲料類產品、休閑食品類毛利率均同比有所下降。
原材料上漲在方便面行業(yè)影響也較為明顯。雖然本身沒提價,但統(tǒng)一在2017年半年報中稱,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糖、包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盡管2017年初開始勢頭有所改變,但價格水平較2016年同期仍有較顯著增長。同時,受大宗原物料采購價格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其毛利率比2016年同期下降3.3%。
桃李面包在2017年中期報告中表示,其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大,可能對產品毛利率帶來一定影響。此外,香飄飄、來伊份、三只松鼠都將原材料價格波動列為主要風險之一。
面對食品企業(yè)紛紛提價,一家休閑食品采購企業(yè)負責人表示,若漲價幅度過大影響到銷量,經銷商將會放棄一些品牌或品類,同時需要花費精力跟下游客戶解釋漲價緣由,以再次贏得客戶信任。
為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一些企業(yè)在提價的同時也通過推出新品、優(yōu)化產品結構來應對。如,達利集團于2017年7月推出了10款產品、2大系列和33種規(guī)格的早餐糕點,進入較少涉及的早餐糕點市場。同年9月,徐福記旗下奇歐比品牌宣布升級為雀巢奇歐比,希望能以更國際化、更專業(yè)的巧克力品牌形象面對消費者。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將給食品企業(yè)帶來很大挑戰(zhàn),但無論提價與否,最關鍵的原則還是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符合當下消費需求。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