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雙11購物節(jié)落下帷幕,但尾款人的等待才剛剛開啟。
過去12年里,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從2009年的26萬起步,到今年達到23.21億單,增長近9000倍,約等于2010年國內全年的快遞量總和。京東物流數據顯示,雙11期間開放業(yè)務增長102%,個人快遞單量增長164%,京東云倉單量增長138%。
訂單增加之際,各地物流和快遞員壓力不小。一位業(yè)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比對2010年和2020年中國快遞員數量和天貓雙十一快遞量會發(fā)現,十年間天貓雙十一物流訂單增加了232多倍(2020年是23.21億件物流訂單,2010年是1000萬件物流訂單),但對應的中國快遞員的增量僅7倍多(2020年底快遞員是400萬人左右,2010年是54萬人),可以預見快遞員承壓之大。
員工短缺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上海市多個物流驛站,驛站內堆滿了快遞包裹,周邊居民下班后會前往驛站取快遞。由于缺乏人手,部分驛站門前貼上招聘啟事。
“快遞單量太多送不過來,現在有時候送到晚上12點?!币晃辉谏虾9ぷ鞯闹型爝f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送件給到快遞員的費用已經從1.4元/單下降到1.3元/單。
一位圓通快遞的快遞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雙十一期間)物流慢,如果已經到達站點還是能當天送到?!彪p十一期間他一天送400多單,雙十一之前每日單量大約為200單。
收入方面,他表示日常收入每天400元左右,而雙十一期間則有600至700元的日收入。同時,他透露順豐、京東每單給快遞員的費用高于圓通等其他平臺,但是要求更高,每單都要求打電話以及送到家,“我性格容易著急,不適合。”
他表示確有快遞員在雙11之前離職,“我今天從早晨5點到現在(晚上7點)就沒停過,很多人熬不下來。”
大數據同樣表明物流行業(yè)出現了快遞員短缺的情況。近日,BOSS直聘對外發(fā)布了《2020雙十一靈活用工觀察報告》。該報告顯示,從用工崗位看,配/理/揀/發(fā)貨員成功超過快遞員成為今年雙十一靈活用工需求量最大崗位。
一位業(yè)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十年間天貓雙十一物流訂單增加了232多倍,對應的中國快遞員的增量僅7倍多。但同比2010年中國快遞員和2020年快遞員收入,增幅不大??爝f行業(yè)增量不增收帶來的一線從業(yè)者失望情緒。目前,行業(yè)多元主體的價格競爭,在短期內尚難得以扭轉。
如何應對?
面對用工壓力,快遞公司紛紛利用科技手段來提升配送效率。
京東物流和京東零售聯(lián)動推出“預售前置”模式,在消費者支付定金后將預售商品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以及快遞網點。順豐則在快件收派環(huán)節(jié)批量投入使用自主研發(fā)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便于快遞員通過線上簡單操作,快速掃描客戶的掃碼寄件單、自寄碼等任務。
今年雙11菜鳥的黑科技矩陣已經有十項核心能力,包括了包括數據協(xié)同、智能預測、供應鏈大促寶、預售下沉、物流天眼、智能語音助手、無人倉、無人車、末端IoT、秒級通關等在內。其中僅快遞公司升級的自動化流水線,全行業(yè)就超過了6000公里。以解決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務的智能機器人“小蠻驢”為例,今年雙11期間,22個小蠻驢機器人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提供包裹配送服務,每天的配送量將超過3000個。
菜鳥稱,截至11月7日上午10時,消費者在11月1日-3日期間購買的天貓雙11商品,普遍已經比去年雙11提前一天收到貨。
此外,雇傭兼職人員也成為不錯的選項。
一家物流公司的快遞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11月11日之后他多了一位臨時搭檔,“公司臨時雇了個人和我一起負責這片的快遞?!痹摽爝f員表示,雙十一期間臨時雇傭的快遞員工資日結,可以達到700至800元的日薪。對于雙11期間工作強度問題,他表示分區(qū)域,“我這邊不算忙,和雙11之前相比基本沒變化,但有些區(qū)域非常忙?!?/p>
上述業(yè)內人士認為,物流行業(yè)人力的增量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需要企業(yè)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電商供應鏈上游推進商家與物流協(xié)同,以大數據測算需求并預售,實現物流先行,提前就近消費者預存?zhèn)湄?,分解雙十一配送壓力。二是電商供應鏈中游強化智能化分揀中心等投入,提高自動化率,保持物流中樞的高效精準匹配,降低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成本。三是電商供應鏈下游強化末端服務模式變革,如開展類似菜鳥驛站、申通喵站等末端寄存自提服務,或者強化豐巢等自提柜建設,緩解末端配送壓力。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