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漫游奇境》的開篇,愛麗絲和姐姐一起坐在河邊,她瞄了一眼姐姐手里的書,大感失望,因為那書上既沒有圖畫,也沒有對話。愛麗絲暗想:“一本書沒有圖畫和對話,那有什么用呢?”兒童是歡喜圖畫的,與眾多兒童做朋友的劉易斯·卡羅爾非常明白這一點。愛麗絲的歷險故事最初源于一八六二年的夏天。時任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College)數學教師的查爾斯·道奇森(CharlesLutwidgeDodgson,筆名劉易斯·卡羅爾)與同事達克沃斯(RobinsonDuckworth)帶著學院院長利德爾(HenryGeorgeLiddell)家的三位小女孩去河上劃船。在船上卡羅爾給三姐妹講了愛麗絲的故事。他把三姐妹的名字都編進了故事里,主角的名字就叫愛麗絲(Alice)——三姐妹中卡羅爾最喜歡的一位。小朋友們被卡羅爾的故事迷住了,希望他再編下去。在愛麗絲的催促下,兩年之后,卡羅爾把這個故事擴寫成了《愛麗絲地下歷險記》(Alice'sAdventuresUnderGround)。一八六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卡羅爾將精心裝訂好的手稿作為圣誕禮物送給愛麗絲。手稿上面不僅有卡羅爾仔細謄寫的文本,還配上了他親手繪制的三十七幅插圖。愛麗絲的故事從落在紙上開始,就與圖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朋友的鼓勵下,卡羅爾決定公開出版《愛麗絲地下歷險記》。他再次對故事進行了大量的改寫,篇幅擴充了一倍多。一八六五年十一月,《愛麗絲漫游奇境》(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由麥克米倫公司在英國發(fā)行,這次書中的四十二幅插圖卻并不出自卡羅爾之手,而是由享有盛名的漫畫家約翰·坦尼爾(JohnTenniel)繪制。《愛麗絲漫游奇境》一書出版后大受歡迎,不只因為卡羅爾荒誕有趣的文字,坦尼爾獨具風格的插圖也有相當的功勞。當時,《衛(wèi)報》的評論甚至認為該書的插圖更勝文字一籌。一八七一年,續(xù)篇《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theLooking-Glass,andWhatAliceFoundThere)出版,插圖多達五十幅,仍然出自坦尼爾之手。兩部愛麗絲故事日后都成了文學名著,不斷再版,吸引了不少畫家為其繪制插圖,其中包括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Dali)這樣的超現實主義大師和近來正當紅的“波點女王”草生彌間。雖然經過數代畫家的不斷演繹,但坦尼爾爵士的作品在眾多的愛麗絲插畫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筆者手頭牛津世界經典版本(OxfordWorld’sClassics,1998)的愛麗絲故事用的仍然是坦尼爾的作品??_爾的文字,配上坦尼爾的插畫,正所謂相得益彰,珠聯璧合,成就了兒童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然而,近年兩位英國學者佐伊·杰奎斯(ZoeJaques)和尤金·吉登斯(EugeneGiddens)對愛麗絲兩書的出版史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二人的研究卻揭示了作家卡羅爾和畫家坦尼爾的合作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順暢如意,甚至可謂一波三折。
既然卡羅爾自己已經畫了三十七幅插圖,為何在書公開出版時要聘請別的畫家呢?原因有二。首先,卡羅爾對插圖相當看重,但他畢竟是業(yè)余玩票,手藝不高。從手稿看(1886年麥克米倫公司出版了手稿的復制本),他畫的愛麗絲顯得過于成熟,不像七歲的小女孩。最糟糕的是,不同插畫上的愛麗絲相貌有差異,看起來不是同一個孩子。手稿的最后,貼有一張卡羅爾早先為愛麗絲拍的相片,直到一九七七年,人們才發(fā)現相片下面遮著一幅卡羅爾繪的愛麗絲肖像。顯然,卡羅爾對自己的畫不滿意,不得已才用他擅長的攝影來彌補圖畫的不足。其次,延請?zhí)鼓釥栕鳟嬤€有市場的考慮。盡管早在一八五六年,道奇森就已經用“劉易斯·卡羅爾”的筆名發(fā)表過文章,但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這還是個很陌生的名字,而坦尼爾當時已是大名鼎鼎。坦尼爾自一八五〇年起就是《笨拙》(Punch)雜志的專職插畫家?!侗孔尽冯s志是一份幽默諷刺周刊,在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英國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讀者既包括中產階級,也包括王室貴族。由他來作插畫,書就不愁銷路。而且卡羅爾很喜歡坦尼爾的漫畫,認為他的畫風正好符合自己幽默諷刺的文風,所以極力邀請?zhí)鼓釥柡献鳌?/div>
《愛麗絲地下歷險記》手稿最后一頁
一八六三年十月,卡羅爾開始與出版商亞歷山大·麥克米倫(AlexanderMacmillan)接洽。十二月,卡羅爾致信朋友湯姆·泰勒(TomTaylor,劇作家,后任《笨拙》編輯),請他介紹坦尼爾為自己寫的兒童故事畫插圖。經泰勒介紹,一個多月后,卡羅爾開始聯絡坦尼爾并發(fā)出邀請;坦尼爾起初很猶豫,因為他每周為雜志供稿,時間已經很緊張,直到一八六四年四月五日他才最終同意。五月二日,卡羅爾將前三章的書稿清樣寄給坦尼爾,這時的卡羅爾對出書非常樂觀。六月十日,卡羅爾再次致信泰勒,感謝他介紹坦尼爾,并為書名征求他的意見,希望書能趕在圣誕節(jié)出版??墒?,坦尼爾那頭進展緩慢。十月十二日,卡羅爾登門拜訪坦尼爾,驚悉他僅僅完成了一幅插畫!最后,兩人商定由坦尼爾為全書繪制三十四幅插圖??_爾對插圖的期待很高,他提出了極為詳盡的要求,包括要為哪些角色配插圖,插圖的尺寸、位置等等,巨細靡遺。事實上,雖然卡羅爾已經邀請了坦尼爾畫插圖,他自己仍然在為手稿本畫插圖。直到一八六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他才畫完了手稿本的插圖。
十一月二十日,卡羅爾致信出版商麥克米倫,放棄趕在當年圣誕前出版的念頭。因為,坦尼爾來信說不可能在圣誕之前畫完所有插圖。那時候坦尼爾剛剛失去了母親,處于悲痛之中,卡羅爾也只好安慰他,勸他暫時把插圖的事放在一邊。卡羅爾還問麥克米倫,下一年的復活節(jié)是不是出版的好時機?一個月后,卡羅爾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寫道:“訪麥克米倫,談出書事:他贊成我提的四月一日出版的主意,并說打算于三月中旬開始裝訂。”如此看來,作者與出版商都有信心書可以在次年四月出版,趕上復活節(jié)的銷售季。
然而,插畫家那邊再次出了問題。一八六五年四月八日,卡羅爾在日記中寫道:“坦尼爾僅僅完成了三十幅插圖。”一直到五月,卡羅爾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冊裝訂好的樣書。五月二十四日,卡羅爾致信麥克米倫,要求作三處改動,信中他還提出想先裝訂五十冊送朋友,剩下的則由麥克米倫方便時裝訂并挑個好時機出版。他要求其中一冊用上好的白色羊羔皮紙(whitevellum)作封面,其余則依照樣書的紅色布面裝訂。白色羊羔皮紙的那一冊是卡羅爾特地為愛麗絲·利德爾準備的,一八六五年七月四日,他將書送給了愛麗絲,作為三年前河上旅行的紀念。
《愛麗絲漫游奇境》美國阿普頓版(左)與一八六六版對比
接下來,似乎一切都進展順利,書很快就可以印好發(fā)行。然而,插畫家那邊再次出現了問題。按照計劃,《愛麗絲漫游奇境》最初由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委托牛津大學出版社印刷了兩千冊??_爾將其中一冊樣書送給坦尼爾,不久,坦尼爾回信,信中對插圖的印刷質量大為不滿。這封給卡羅爾的信已經遺失,因此不滿的具體原因人們不得其詳。七月二十日,卡羅爾在日記中寫道:“訪麥克米倫,給他看坦尼爾關于童話的來信,他對插圖印刷十分不滿,我想我們不得不全部從頭再來。”今天通行的出版方式,一般是出版社向作者購買版權,負責印刷發(fā)行,作者依照發(fā)行量來抽取版稅。然而,卡羅爾與麥克米倫的合作采取的是一種維多利亞時期流行的出版模式。根據協議,他需要自己承擔插圖、刻版、印刷和裝訂的一切費用,麥克米倫的作用更像一個中間商,負責居中協調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圖書出版后推向書店銷售,銷售收入的百分之十,歸麥克米倫公司。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保證作者對出版的過程有著相當大的決定權,但同時作者也要承擔相當大的經濟風險。萬一銷售不佳,虧的是作者。因此,廢棄最早印的兩千冊,會給卡羅爾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當時每冊書的定價是六先令,賣掉兩千冊一共可得碼洋六百鎊。根據卡羅爾的估計,如果重新制版印刷,他一共要支付插畫師和刻版工二百八十鎊,這樣僅僅是花在插圖上的成本就接近碼洋的一半,再扣除印刷、裝訂費用和出版社抽成,剩下的利潤相當少,說不定還要賠本。
經過與麥克米倫商議,卡羅爾想出三條應對之計:第一,重印該書,保證高質量插圖;第二,收回已經寄給朋友的五十本贈書;第三,為首批印好的兩千本找一個去處。麥克米倫向他推薦了印刷商理查德·克萊(RichardClay),卡羅爾開始頗為躊躇,因為克萊的要價比牛津大學出版社多出一百鎊,他甚至考慮過減少印數,只印一千本。但當他確信克萊用金屬的電鑄版(electrotype)印刷,印出來的書比用木雕版(woodblock)更加精美之后,八月二日最終決定重印。
稍早之前,七月三十日卡羅爾致信麥克米倫,提出了處理首批報廢的兩千冊書的四條辦法:1.保留它們直到明年,賣到鄉(xiāng)下去,或者賣到海外;2.公開承認是劣本,降價出售(例如每冊5先令);3.讓克萊先生或是其他有經驗的人檢視一遍,挑出其中碰巧印得不錯的書頁,把這些頁在倫敦重印時再次使用,剩下的則當廢紙賣掉;4.全部都作廢紙賣掉。幸運的是,麥克米倫跟紐約的出版商阿普頓公司(AppletonandCo.)達成了協議,將牛津印刷的兩千冊運到美國發(fā)行銷售??_爾和坦尼爾都不反對將印刷質量不佳的書賣去美國市場。那時英國人普遍看低美國人的文學品位,卡羅爾甚至在給麥克米倫的信中調侃說:“我認為他們總是用吸墨紙來印外國書。”一八六五年十一月九日,卡羅爾收到重印的《愛麗絲漫游奇境》。他十分欣喜,在日記中寫道:“麥克米倫寄來一冊新印的愛麗絲,遠超過舊版,的確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印刷藝術品。”
一八六六年版《愛麗絲漫游奇境》
如此一來,《愛麗絲漫游奇境》就出現了三個不同的“初版本”。第一個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刷,卡羅爾一八六五年七月贈給朋友的五十冊(以下簡稱1865版);第二個是由理查德·克萊在倫敦印刷,一八六五年十一月由麥克米倫公司在英國正式出版發(fā)行(但標題頁上印的是1866年,以下簡稱1866版);第三個則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刷,最后運到美國,一八六六年五月由阿普頓公司公開發(fā)售(以下簡稱阿普頓版)。一八六五版標題頁上寫著:未經許可,不得翻譯;一八六六版上寫著:未經許可,不得翻譯和重?。话⑵疹D版標題頁則未有任何版權聲明。英國的版權法管不到美國,重視版權的卡羅爾也只得任由它去。重印的一八六六版與一八六五版還有一大不同,就是卡羅爾接受了出版商的意見,所有的書頁邊緣都燙了金。
吊詭的是,雖然卡羅爾認為重印的一八六六版是藝術精品,但是物以稀為貴,當時因印刷較差被放棄的一八六五版現在卻成了很多卡羅爾迷夢寐以求的珍藏。決定重印之后,卡羅爾就開始聯絡朋友,回收之前的贈書,待以后再寄上印刷更精良的版本。到一八六五年圣誕節(jié)時,已經回收了三十四冊,卡羅爾將它們捐給了各地的兒童醫(yī)院。我們不知道卡羅爾最終是否悉數收回了贈書,只知道如今這批書還有二十三冊存世,二〇一六年六月,紐約的Christie’s拍賣行將其中一冊進行拍賣,估價高達兩三百萬美金。
然而,根據杰奎斯和吉登斯的研究,三個“初版本”實際上沒有很大的差異,因為裝訂和版式相似(阿普頓版實際上也是在英國裝訂好再運去美國的),如果標題頁丟失的話,乍看之下很難分辨。只有經過專家的努力尋找,才能在部分插圖中找出些微的差異。例如,他們認為一八六五版插圖著墨較重,線條粗黑,使得愛麗絲看上去較為粗獷敦實、富有權威,而缺乏天真的孩子氣。即便如此,二人也承認,如果不是直接對比不同版本,普通讀者很難覺察到如此細微的區(qū)別。那么坦尼爾對首印版插圖究竟有什么不滿?首印版的插圖比二次印刷的究竟差在哪里?這一直是愛麗絲版本研究中的一個謎。以往的學者提出了種種猜想,但他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用墨、刻版上。推測用墨過重,刻版過深,印刷過于用力,導致印出來的插畫線條變粗走樣。然而,經過仔細比對不同版本的實物,杰奎斯和吉登斯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角度——問題出在紙張上。一八六五版用紙較差,紙吸墨過重,導致線條粗黑;更嚴重的是以往被眾多學者忽略的一點:紙張過薄,導致透視性(show-through)過強,印刷的英文字母會透過紙張,滲到背面,玷污插圖的空白,影響插圖的整體美觀。一八六六年十一月,麥克米倫發(fā)行第二版,這次用了較便宜的紙印刷,卡羅爾對此表示失望,尤其對插圖質量不滿。在準備印行第三版之前,他寫信給麥克米倫:“您能讓他們把插圖印得比上次好一點嗎?(或者用好一點的紙,我不確定問題出在哪兒)”卡羅爾再次將插圖好壞與紙張質量聯系在一起,為二位學者的推測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他們由此判斷,一八六五版用的紙張影響了插圖的效果,這是令坦尼爾不滿的主因。雖然普通讀者幾乎難以覺察,偏偏坦尼爾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極高。他的極度不滿,最終導致卡羅爾放棄最初印好的兩千本,不惜重金重新印刷。
在筆者看來,卡羅爾最終決定重印,并不僅僅因為坦尼爾名氣大,他不得不尊重坦尼爾的意見,更因為卡羅爾本身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對插圖十分挑剔。他十分清楚,優(yōu)美的插圖對于兒童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另外,愛麗絲在故事中一會兒變高,一會兒變矮,用刺猬作槌球,火烈鳥當球棒,還有各種人形動物和格里芬(Gryphon)這樣虛構的怪物,缺少了插圖,讀者恐怕不容易想象出這些角色的模樣,故事的精彩也要大打折扣。因此,卡羅爾從一開始就深知要獲得市場的成功,必須得先在插圖上作足夠的投資。他不但費大力請到坦尼爾畫插圖,還找了當時最好的刻版工戴澤爾(Dalziel)兄弟來制版。卡羅爾對插圖的重視還體現在書的標題頁,出版商原來打算寫配有“眾多”(numerous)插圖,卡羅爾特地要求清楚地標明“配有四十二幅插圖,約翰·坦尼爾繪”(WITHFORTY-TWOILLUSTRATIONSBYJOHNTENNIEL),并以斜體加以強調。
從一八六二年夏天,卡羅爾初次給小朋友講述愛麗絲的故事,到一八六五年底在英國和一八六六年在美國分別上市發(fā)行,《愛麗絲漫游奇境》這本書也仿佛和書中的主角一樣,歷經了三年多“歷險”才最終跟讀者大眾見面。回顧這段趣史,在感慨之余,我們也希望今天的童書作者、插畫家和出版商,能夠像他們二人那樣精益求精,為小朋友和大朋友們制作更多的文學和藝術經典。(徐曦)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