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600歲的《永樂大典》部分珍品8日起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展出。觀眾可在現(xiàn)場臨摹書寫《永樂大典》中的書葉。
本冊《永樂大典》中的“凌花雙龜背”圖在建筑大師朱炳仁為國家典籍博物館設計大門時采納。鐘欣攝
有著“中國古代最大百科全書”之稱的鴻篇巨著《永樂大典》,于明朝成書時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目前所知存世僅400冊左右,其中有224冊為國家圖書館收藏(含暫藏臺灣的62冊,新入藏1冊)。
此次展覽展出了1983年從山東掖縣發(fā)現(xiàn)并入藏的一冊《永樂大典》。工作人員介紹,此冊發(fā)現(xiàn)時書的天頭地腳部分已被裁去做鞋樣。幸運的是,當時的農家婦女雖不識字,但從祖上因襲的敬字惜紙的傳統(tǒng),使此冊《大典》的內容得以完整保存。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冊中的“凌花雙龜背”圖在建筑大師朱炳仁為國家典籍博物館設計大門時采納。
另外展出的一冊于2007年自海外回歸。當年全國古籍普查專家組意外發(fā)現(xiàn)加拿大籍華人袁女士手中藏有一冊《永樂大典》。專家組四次鑒定,認定其為明嘉靖年間《永樂大典》寫本的零冊,且尚保存明代包背舊裝,前后書衣完整,品相良好。此后該冊成功回歸祖國,入藏國家圖書館,為海外藏中華典籍以各種形式回歸并加以保護起到示范作用。
小朋友現(xiàn)場展示抄寫成果。鐘欣攝
此外,近十年間,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還將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大學的圖書館館藏共計57冊《永樂大典》影印出版,以此方式實現(xiàn)回歸。
此次展覽特別之處在于,國圖從館藏《永樂大典》中挑選出一些寓意吉祥、貼近生活的書葉,制作成抄書葉,供觀眾現(xiàn)場謄寫臨摹,以實際行動與國寶交流。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表示,《永樂大典》是中華典籍文化聚散流變、悲歡離合的縮影,其本身就具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意義。舉辦此展覽意在讓更多人了解《永樂大典》,讓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成為社會的自覺行動。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3月2日。
轉自:中國新聞網(wǎng)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