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對石化業(yè)影響幾何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18





  編者按:美國7月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7月11日又提出了涉及2000億美元商品的征稅清單。為了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中國被迫作出必要反擊。中美雙方公布的加征關稅商品清單中均涉及大量的油氣及化工產品,所涵蓋的產品范圍之廣、品種之多,涉及整個油氣石化產業(yè)鏈,剖析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石化行業(yè)帶來的影響并提出應對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對石化鏈影響有限 進口格局略調整


  經統(tǒng)計,美國公布的對我國產品加稅清單中,涉及潤滑油/脂及其添加劑、聚乙烯、聚丙烯、ABS、聚氯乙烯、聚酰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砜等約155項石化產品。我國公布的對美國產品加稅清單中,涉及原油、石腦油、各種油品、石油氣、氣態(tài)天然氣等40余項油氣及其制品,丙烯腈、表面活性劑、催化劑、添加劑、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40余項油氣原料和石化產品。


  從兩國的清單可以看出,油氣和石化產品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戰(zhàn)場,涉及從油氣生產到油品、石化產品、煉油化工催化劑等整個產業(yè)鏈,也充分說明了油氣、石化產業(yè)在雙方貿易布局、國家實力比拼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正在從大轉強發(fā)展中的我國石化行業(yè)的影響幾何?本文分析了油氣石化產業(yè)鏈典型產品,以觀察此輪貿易摩擦給我國石化行業(yè)帶來的影響。


  影響一


  原油:進口來源面臨微調  對煉油生產影響較小


  原油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其價格成本占石化工業(yè)成本的80%以上,被列入我國對美國加征關稅25%的清單。


  美國并非我國原油進口大國,對我國的原油出口近兩年剛剛興起,這主要得益于美國頁巖油革命帶來的原油產量大幅增長,且該國于2016年解除了原油出口禁令。2016年和2017年美國原油產量分別為4.38億噸和4.62億噸,出口量分別為2879.2萬噸和5507.8萬噸。其中,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原油765.4萬噸。雖然我國從美國進口原油量比2013年增加了3倍,但占比不大,僅為總進口量的1.82。美國是我國原油第十四位進口來源國,與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俄羅斯5980萬噸、第二大國沙特的5218萬噸相比,差距很大。


  據預測,到2023年美國原油總產量將達8.5億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通過能源合作或對我國的原油出口量實現(xiàn)大幅增長。但在我國對美國進口原油加征25%的關稅后,以WTI原油價格今年5月的均值(67.1美元/桶)計算,每桶成本將增加16.8美元,與其他原油相比,美國原油價格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我國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為俄羅斯,其次為沙特和安哥拉,前十大進口國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比例為77.3%。在目前原油供應寬松的背景下,我國可及時從西非等地獲得與美國原油質量相近的原油來彌補供應缺口,我國的原油進口來源格局將面臨微小調整,對煉油化工生產的影響較小。


  影響二


  天然氣:氣態(tài)天然氣進口不受影響


  當前天然氣貿易中主要包括氣態(tài)天然氣和液體天然氣(LNG)。氣態(tài)天然氣被列入我國對美國加稅商品清單中,而LNG未出現(xiàn)在該清單中。這是我國政府綜合考慮當前和未來各種因素所做出的策略性措施。2017年我國氣態(tài)天然氣總進口量為3043.2萬噸,絕大部分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緬甸、哈薩克斯坦四國,加征關稅對我國進口氣態(tài)天然氣毫無影響。


  影響三


  液化丙烷:來源受到一些影響 新產能投資布局或調


  液化丙烷是此次我國對美國加征關稅商品中主要的化工產品之一。據海關進出口數(shù)據顯示,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液化丙烷337.5萬噸,占總進口量的25.3%,比2016年增長3.7%,美國是我國液化丙烷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建丙烷脫氫(PDH)裝置15套,總產能386.9萬噸/年,每年需消耗464.3萬噸液化丙烷,在建裝置6套,預計到2022年我國PDH總產能達874.7萬噸,屆時需要的液化丙烷將達到1049.6萬噸,其中絕大部分依賴進口。2017年美國液化丙烷出口2600萬噸,占全球出口貿易量的32%,到2022年出口量將達到3598.7萬噸,占全球的46.6%。


  因此,液化丙烷加征關稅將對我國PDH裝置運行造成一定影響,使裝置開工率下降,或原料價格上漲。一些正在計劃投資的PDH項目可能會進行調整。


  影響四


  主要成品油:對主要成品油影響極低 不會影響我國成品油供應格局


  我國是一個汽油、煤油、柴油等主要成品油的生產與消費大國,2017年產量3.58億噸、消費量3.22億噸,基本自給自足,并有一定量出口。在此次我國對美加稅清單中出現(xiàn)的汽煤柴成品油,2017年我國進口量452.2萬噸,其中自美國的進口量僅為563.2噸,占總進口量0.012%。一旦加征關稅,對我國汽油、煤油、柴油等主要成品油的進口影響極低,不會影響我國主要成品油的供應格局。


  影響五


  聚乙烯:對整體供需影響有限 進口LDPE格局略變


  在我國對美國加稅商品清單中,聚乙烯產品中只列入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其他如高密度聚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均未涉及。2017年我國LDPE產量為303.2萬噸,進口量為237.4萬噸,對外依存度為43.3%,主要來自伊朗、卡塔爾、沙特、韓國、阿聯(lián)酋等國家,從美國進口為15.5萬噸,僅占我國總進口量的6.5%,占LDPE表觀消費量的2.9%。


  因此,加征關稅的實施,短期內可能會對LDPE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對我國聚乙烯整體供需影響有限。進口自美國的LDPE的成本競爭優(yōu)勢會因加征關稅而下降,其市場份額會被其他進口來源地所擠占,改變當前供應格局。


  我國石化業(yè)應對措施建議


  中美貿易摩擦的動態(tài)將影響世界貿易、經濟乃至政治格局,關系著相關產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石化企業(yè)必須密切跟蹤中美雙方貿易磋商的最新進展,對整個形勢做出更加清晰的研判,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提早謀劃,以確保我國石化行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 持續(x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貿易摩擦的根本仍是雙方相關產業(yè)實力的比拼。行業(yè)的發(fā)展最終還是要靠內生動力。此次貿易摩擦正值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際,也正是國內石化行業(y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針對煉油、化工產能的結構性過剩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先進產能的建設。


  針對行業(yè)結構單一、布局分散等問題,加快推動石化行業(yè)向一體化、集約化、基地化方向發(fā)展;針對行業(yè)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問題,加快產品高端化、差異化布局;針對企業(yè)運營成本高、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強化企業(yè)提檔創(chuàng)優(yōu)、挖潛增效。只有苦練內功,推動行業(yè)轉型升級,才能實現(xiàn)石化強國夢。


  ◇ 加快國際化發(fā)展 ◇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四大洲65個國家和地區(qū),集中了俄羅斯、中亞及中東地區(qū)的重要油氣資源國,覆蓋了全球五成以上的石油供給潛力和七成以上的天然氣供給潛力。其沿線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伊拉克、埃及、泰國、緬甸、菲律賓等煉化設施較為陳舊,技術水平較低,改造升級需求強烈。沿線的汽柴油質量達到歐4或以上標準的國家僅占該地區(qū)產量的1/4左右,油品質量亟待提升。


  同時,“一帶一路”沿線油氣消費規(guī)模和增長潛力巨大,2016年有44個國家存在成品油供需缺口,凈進口量為2108萬噸,預計到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達7.84億噸,年均增速2.8%。廣闊的煉化市場空間,為我國煉化企業(yè)“走出去”提供了好機會。


  ◇ 加快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 ◇


  此輪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劍指我國的“核心技術”。當前我國石化行業(yè)存在產品層次低、高端產品依靠進口、技術依賴引進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才能促進石化行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美貿易摩擦盡管在短期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石化行業(yè)的發(fā)展,但從長遠來看,會為國產化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創(chuàng)造機遇。對提前布局高端產品的生產企業(yè)來說,這是占據高端市場的有利時機。


  ◇ 慎重布局原料大量依賴美國等外部資源項目 ◇


  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原料依賴進口石化項目的不確定性,因此布局時更應慎重決策。就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來看,因其較強的成本優(yōu)勢,截至目前,我國已公布的規(guī)劃新建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共計16個,乙烯總產能約2100萬噸/年,不少項目所需乙烷原料要進口。這些項目投產后,每年消耗乙烷量將在2600萬噸左右。


  因頁巖氣革命,美國乙烷產量逐年增多,實現(xiàn)一定出口量,除去美國乙烷基礎設施及運輸條件這些限制外,中美貿易摩擦如果持續(xù)惡化,一旦對乙烷加征關稅,乙烷價格優(yōu)勢將不復存在,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的經濟性將受到極大的影響,風險大增。因此,在布局石化項目時,對原料依賴進口的項目要慎重決策,必須強化風險防控,加強風險評估,確保項目投產前后盈利的一致性。(作者: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宋倩倩 李雪靜 王紅秋)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