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連續(xù)八年蟬聯全球第一,成為全世界車企必爭之地。然而,相對于2016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中國車市產銷今年上半年出現明顯的增速放緩態(tài)勢。
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車企間的競爭也將日益白熱化,國內外車企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汽車產品和服務,才能夠掌握市場主動權。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52.6萬輛和1335.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和3.8%,分別低于上年同期1.9和4.3個百分點,汽車產銷同比增速有所減緩,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速同比下降明顯。
正在“汽車城”長春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上,鋪天蓋地的價格戰(zhàn),集中反映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
“與過去不同的是,消費者選擇空間越來越大,現在買車不僅關注價格,還關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更關注售后服務。”廣汽傳祺銷售顧問王恩澤說。
當前,除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中國汽車經銷商正面臨庫存高企的局面,倒逼車企不得不在產品和市場方面加快轉型升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表示,一方面車企必須加強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開拓,另一方面還要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產品的更新換代,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受中國政府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枝獨秀,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4萬輛和4.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2.9%和41.4%。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說,中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發(fā)展的良好勢頭,是全球汽車巨頭依舊看好中國汽車市場的原因之一,也正推動相關車企加速在上述領域轉型升級。
為搶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眾、豐田、福特等眾多國外車企巨頭近期紛紛發(fā)布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戰(zhàn)略,并加大在華的產能建設和產品布局,推動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升級。
大眾汽車(中國)與江淮汽車近日簽署合資協議,宣布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生產新能源汽車,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目標年產量36萬輛。未來,江淮和大眾還將在移動出行、車輛互聯、大數據、二手車平臺、再制造等新業(yè)務領域進行合作。
北京汽車與戴姆勒也簽署了新的框架協議,深化其在合資企業(yè)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的合作。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引入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
全球汽車巨頭紛紛加大在華新能源產能和產品布局的同時,中國車企也不甘示弱,國內不斷涌現的造車新勢力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中國新能源網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一汽、上汽、長安、廣汽、奇瑞、吉利、長城等9家自主車企發(fā)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已接近400萬輛。
以一汽為例,在提升傳統(tǒng)動力節(jié)能水平的同時,一汽也在同步推進混合動力節(jié)能、電動汽車的自主開發(fā)。在今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一汽對外展示了奔騰B30EV、駿派A70E兩款純電動產品,以及一款應用插電式油電混合技術的紅旗H7FL PHEV產品。
此外,一汽還打造了其他四個新能源汽車平臺:包括在A級及以下的小車上做的輪轂電機;在A級和B級車上打造的純電動平臺;在B級和C級車上打造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平臺以及燃料電池平臺。
目前,中國已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tǒng)技術平臺,實現了百輛級動力系統(tǒng)與整車的生產能力。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近日表示,在未來車用能源中,氫燃料與電力將并存互補,共同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嚴控傳統(tǒng)燃油車的產能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投資建設門檻,防止出現盲目建設和產能過剩。
當前,比亞迪、北汽等中國車企暫時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主導地位明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長期來看,隨著在華車企紛紛布局新能源以應對“雙積分”政策,加上15家獲批車企逐漸走上正軌,市場將更具多元化。
付于武認為,中國自主品牌要加強協同創(chuàng)新,加快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氫燃料等新能源技術研發(fā),減少對產業(yè)政策的依賴,早日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和華麗轉身,助力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