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國際是方向 中國制造“品質革命”勢在必行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03





  “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正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品質革命”一詞,當下中國制造業(yè)雖然被烙上了“制造大國”的標簽,但眾多制造企業(yè)急功近利追求量變,導致質量控制上的欠缺,以至于外界將“中國制造”戴上了“大而不強”的帽子。
zhongguozhizao
(圖片來源:互聯(lián)網)
  那么如何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品質革命之路如何行穩(wěn)致遠?將是“中國制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中國制造“品質革命”更是勢在必行。
 
  打造國際化標準是加速“精品制造”必然途徑,那么就目前的國際標準多由發(fā)達經濟體制定這種現(xiàn)狀來看,顯然或多或少對發(fā)展中國家不利,但追求“精品制造”沒有捷徑,國際市場正是檢驗品質革命成果的最好“試金石”。“中國制造”想要走向國際,不可避免也必須通過對標國際標準,才能打造屬于中國的“精品制造”。
 
  對標國際標準,往往是“中國制造”的一大“軟肋”。而在“中國制造”的汽車領域,基于上汽集團“四化”優(yōu)勢資源的上汽大通,自成立之初,便將海外市場市場作為自身產品品質的“試金石”,通過國內和海外市場同步推進的形式,力求為中國汽車工業(yè)代言。
 
  眾所周知,海外市場不僅法規(guī)健全、要求較高,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車輛認證體系,每年的跟蹤審查相對更為嚴格,需要廠家具有更強的質量體系保證能力,對外來車企而言可以說是極具挑戰(zhàn)性。
 
  品質革命,“根”在質量。對于上汽大通來說,產品質量是進入海外市場、獲得用戶認可的起點和保障。上汽大通對標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標準和水品開發(fā)產品,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xiàn)了從細小零件的測試實驗,到整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的質量標準把關,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都得到了專業(yè)級嚴格管控,保證了每一輛汽車的國際標準。就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上汽大通的兩款車型皮卡T60和SUVD90,斬獲了全球標準最嚴格的安全認證組織之一的澳大利亞ANCAP五星評級,其中大通皮卡T60憑借其自身過硬的質量還一舉創(chuàng)造了兩項記錄,分別是中國汽車品牌澳大利亞ANCAP碰撞成績的歷史最高分,以及首次獲得澳大利亞ANCAP五星碰撞的中國皮卡。而上汽大通的另一款產品EV80則通過了英國低排放汽車辦公室OLEV標準審核,成為國際上首批獲得新能源補貼的中國寬體輕客車型。上汽大通正憑借其過硬的產品實力,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發(fā)達國家市場,驗證了“中國制造”的潛力。
 
  自2011年成立以來,上汽大通在國外先后通過了歐盟ECE認證、WVTA認證、澳大利亞ADR認證、ANCAP五星要求、海灣GCC認證等國際高標準認證。在國內也同樣如此,大通在2012年通過了TS1649質量體系認證,在2013年通過了中國國軍標體系認證和總裝備部的裝備承制資格審查,更具備了向部隊供貨的條件,2017年又榮獲“上海市質量金獎”。另外上汽大通還以“國賓”的品質多次服務與各大重要國事活動,比如青年奧林匹克、APEC、金磚國家領導人會唔等國際會議。上汽大通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認可,形成了一個相輔相成、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可以說是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樹立了成功典范。
 
  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需求,以高質量的產品贏得市場份額。品質改革箭在弦上,品質改革雖在短期內會讓企業(yè)作出一定犧牲,但對于志向方遠的“制造強國”來說勢在必行。
 
  轉自: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制造企業(yè)雙創(chuàng)發(fā)展聯(lián)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制造企業(yè)雙創(chuàng)發(fā)展聯(lián)盟(簡稱“聯(lián)盟”)是整合多方資源打造的跨行業(yè)、跨領域、新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yè)性社團組織
    2017-03-22
  • “中國制造”呼喚新型“大國工匠”

    “中國制造”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恰恰是為了讓中國制造業(yè)強大起來,從加入創(chuàng)新國家之列到走入創(chuàng)新國家前列,再到引領創(chuàng)新國家發(fā)展,會面臨非常多的障礙,需要通盤考慮。
    2017-03-22
  •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國制造”

    “工匠精神”直擊當前我國制造業(yè)大而不強、比較浮躁的痛點,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因此,只有每位企業(yè)員工都具備“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質,才能迸發(fā)創(chuàng)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國制造”才能邁向“中國創(chuàng)...
    2017-04-05
  • 中國制造出海追趕“最后的1%”

    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961家境外企業(yè)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xiàn)對外投資11299 2億元,同比增長53 7%。
    2017-04-21

熱點視頻

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 習近平同金正恩舉行會談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