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徽發(fā)放效果很好,沒有的黨員找我要,請領導來時帶圓形黨徽(有別針哪個)”。12月22日,在魏縣南雙廟鄉(xiāng)申鋪村任黨支部書記的張俊鋒接到一條手機微信。
這條明確要求“有別針”、甚至于有些字輸入錯誤的微信是該村50多歲的黨員申書星發(fā)來的。他給書記發(fā)微信要黨徽源于一次義務勞動。
(黨員們正在打掃衛(wèi)生)
作為一個有著1270口人、1270畝耕地的傳統(tǒng)農業(yè)村,申鋪還有著14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沒有摘掉貧困帽子。如何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近年來,村黨支部一班人沒少費心思。他們把握精準要義、苦練“繡花”功夫,在大力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積極采取規(guī)模流轉土地、建設農業(yè)園區(qū)、動員群眾入股、有序組織務工等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盡管如此,在具體工作中,一種苗頭和傾向引起了張俊鋒的注意。隨著上級扶持力度加大,一些貧困群眾自然不自然地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心理和等、靠、要行為。怎樣扭轉這種局面、激發(fā)全村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文化程度雖不太高,但一向愛動腦筋的張俊鋒幾夜未眠。他琢磨,內因大于外力,自強才能自立,調整好全村黨員群眾的精神狀態(tài)、培育向上、向善、向美、向富、向新的村風民風,比一味地幫錢幫物更重要、更根本,也更精準??墒?,說歸說,理歸理,要改變全村群眾業(yè)已形成的思想意識,難度可想而知。從何處入手,像一道作文題擺在了他面前。在一次次走家串戶、一遍遍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黨支部決定,先從改善全村的人居環(huán)境起,推動廚房凈、廁所凈、庭院凈、街道凈、全村凈,讓群眾在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中生活,發(fā)揮環(huán)境影響力。他們把每月10日、20日、30日作為黨員義務勞動日,組織黨員干部通過義務勞動的方式,為群眾打掃衛(wèi)生,并帶動群眾參與,自己動手凈化家園。
12月20日是第一個黨員義務勞動日,為確保“一炮打響”,張俊鋒做了一番精心準備。他不僅召開黨員會講黨課、講意義,用入情入理的大白話感化大家,還找鄉(xiāng)黨委申領了20枚黨徽,又花了24元買了3包手套??稍趧趧訒r,大家一致表示,手套不戴,但黨徽必須戴。當天,清運生活垃圾20方,全村54名黨員,除在外務工經商的23人,26名黨員參加了勞動,還有申文明等5名黨員因家中老人去世未能參加。當晚,他們找負責保管物品的申書星,表示遺憾并索要便于佩戴的圓形黨徽。
“真是沒想到”,勞動了一天的78歲老黨員申月明疲憊卻不失興奮:“大家干勁這么大,咱是黨員,累,可咱光榮!”而在該村已擔任支部書記15年的張俊鋒則一臉自信:“黨員帶了頭兒、群眾有盼頭兒,要堅持下去,到脫貧、到小康,文明創(chuàng)建一直在路上”。
(黨支部書記張俊峰看望貧困老人)
短評:精神無價
一個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從何而來?一名農村黨員,黨員意識和先鋒模范作用在哪里體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村子,各項工作如何開展?......
編完這則信息,一連串的問號在筆者心腦盤旋。所有這些,申鋪的這一幕可能都會或多或少地給我們一點兒啟迪、一點兒答案。但筆者還是凝重地寫了4個字:精神無價。
之所以這樣思考,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往大里說,黨員不要手套要黨徽,這不僅說明了我們的廣大黨員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從內心深處追求作為共產黨員的這份兒榮譽,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去為群眾去奉獻,黨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讓全黨同志更加堅定了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其二,往小里說,讓農村黨員戴著黨徽義務勞動,本身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但黨員不僅樂于參加,而且主動向黨組織要黨徽,這的確難得,折射的是一名黨員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誠想,如果每名黨員每天哪怕說上一句傳播正能量的話、做上一件為黨旗黨徽添彩的事,魏縣近4萬黨員又會是個什么概念?全國8000多萬黨員又將是個什么概念?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大家庭又何償不是暖氣融融、正氣滿滿?其三,再具體點,申鋪村黨員只是剛剛開始邁出集體服務群眾的第一步,這一步,對黨員的教育作用有多大?對申鋪村1200多父老鄉(xiāng)親未來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沒法用秤稱,也很難用數字衡量,因為精神層面的東西本身是無形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但由它產生和派生的力量卻是無窮的,所以也是無法估價的。
曾經感動中國的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既不是運動員,更不是長短跑冠軍??捎袠I(yè)內人士替她算這個賬:她從聽到呼救到沖到樓下接住孩子的這個過程,速度超過了世界短跑冠軍沖刺的速度,這可能就是無形的力量。這個事例似乎離申鋪太遙遠,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相通的。
(黨支部書記張俊峰看望貧困老人)
當前,全縣上下正在集中全力脫貧攻堅,各方面任務艱巨繁重,一招不讓地抓好各項措施落地落實、生根生效,這一點不能有絲毫含糊和動搖。在此基礎上,如何更加扎實有效地調動起方方面面的力量,營造好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讓主人翁意識領軍各項事業(yè),這不僅是一個事關全局的重大命題,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這或許就是申鋪村給我們的啟迪。這啟迪,可能不大,卻很有益。(作者任科劉愛英)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