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盡管新冠疫情期間海上運輸需求猛增,40英尺集裝箱現貨價格平均由2000美元增長至8000美元,但船舶訂單卻創(chuàng)歷史新低,海上運輸面臨巨大瓶頸。
根據英國MDSTransmodal咨詢公司數據,2020年新增船舶訂單量相當于全球集裝箱船數量的10%,2007年這一比例為61%(歷史峰值),2019年為11%。德國也是造成訂單量銳減的因素之一,德國集裝箱船數量占全球比重為12.5%,一直處于全球第二的主導位置,2011年德國有近3750艘集裝箱船,而聯邦海事管理局今年初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這一數量已降至2001艘。去年德國出售了193艘貨船,而購入船只數量僅為45艘,另有12筆新建船只訂單。自2014年以來,德國海運船只平均年限已從8年延長至13年。德國船東協(xié)會 (VDR)主席哈特曼 (AlfredHartmann)預計船隊規(guī)模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當前水平,這將成為 “新常態(tài)”。
造成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融資。近年來很多船東的自有資本已被耗盡,不得不出售船只。船舶基金宣告破產后,股票市場完全崩盤,德商銀行、NordLB等船舶融資方部分或者徹底退出融資。哈特曼稱目前僅中國有船舶融資,但作為回報,只能在中國訂購船只。未來船舶發(fā)展方向不確定也制約了新增訂單增長,使用何種燃料以及船舶技術等問題仍懸而未決。世界海事組織 (IMO)已為該行業(yè)設定了嚴格的氣候目標,而傳統(tǒng)柴油驅動很難實現這一目標。LNG液化天然氣、氨氫混合物或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仍處于測試階段。假設船舶的平均使用壽命為25年,新訂單可能很快變成不良投資。
海上運輸瓶頸將一直存在,近期船運集裝箱需求仍高企,短期內恢復船運價格無望。原油價格、船只租賃價格和集裝箱交易價格上漲等均增加了運營商成本。新冠疫情則導致多國運輸能力不足,與2019年底相比,集裝箱平均周轉期從26天增至29天。數據顯示,2021年1月全球貨輪平均延誤129小時 (超過5天),一年前僅為43小時。而加速船只運行速度則會導致更高燃油消耗并最終使運輸成本攀升。(李欣)
轉自:中國工業(y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