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財政部、發(fā)改委、工信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能源局六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以下簡稱《調稅通知》),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等裝備的免稅政策,生產制造相關裝備和產品的企業(yè)2019年度預撥免稅進口額度相應取消。
二代加核電機組免稅政策取消 三代核電機組仍享優(yōu)惠
微信公眾號“核電那些事兒”通過對比《國家國家支持發(fā)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2018版剔除了二代加核電機組裝備,認為這一變化反映出我國核電已經進入三代技術時代。微信公眾號“無所不能”也聚焦于這一變化,并進一步指出,政策從側面釋放出信息,三代核電機組等先進機型相關設備仍享受進口優(yōu)惠政策,國家鼓勵發(fā)展先進核電機組的態(tài)度鮮明。
同時,“核電那些事兒”注意到2018版三代核電機組裝備的優(yōu)惠支持范圍有收縮,“2018版相比2017版少了安全注入箱、主設備支撐、非能動余排換熱器、結構模塊等核島設備;常規(guī)島設備少了汽水分離器再熱器(MSR);核級泵少了安注泵、安全殼余熱排出泵、噴淋泵;核級閥少了穩(wěn)壓器安全閥、穩(wěn)壓器比例噴霧調節(jié)閥、主蒸汽隔離閥”。文章提出此舉意味著三代核電裝備在國產化方面的取得的一些進步,政策也對推進國產化提出更明確的導向。
設備國產化率提升對沖政策消極影響 國產制造商或迎利好
財聯(lián)社從核電機組國產化率提升的角度分析認為,《調稅通知》對核電項目運行的消極影響不大。其報道援引上海核電集團相關人士觀點稱,二代核電設備國產化比例達到80%以上,且目前二代技術的新項目并不多,所以國內項目運行受影響不大;三代核電技術及設備的國產化水平更高,我國新建、在建核電項目普遍采用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CAP1400)、華龍一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代表機型其國產化率均超過85%,關鍵設備和技術實現(xiàn)了100%國產化。
申萬宏源則從工程進度入手,對可能受影響的二代加核電機組進行盤點,指出陽江6號、田灣4號設備安裝已經完成,正式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紅沿河5-6號機組(ACPR1000)、田灣5-6號機組(CNP-1000)所用機型國產化率較高,且已進入工程后期,主要設備基本完成采購。加之距離進口稅收政策調整生效日期還有一段時間,判斷《調稅通知》對在建二代加機組影響甚微。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關注到《調稅通知》的政策利好面,預測可替代進口的國內設備生產商將從中獲益。
轉自:中國工業(yè)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